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科研 > 教学大纲 > 正文

《舞蹈分析与编舞》课程教学大纲

【发布日期:2018年05月22日 09:50 | 作者: 】

《舞蹈分析与编舞》课程教学大纲

课程编码:151200540 151200550 151200560 151200570

课程性质:学科基础必修课程、专业选修课程

适用专业:舞蹈表演

学时学分:112学时7学分

所需先修课:无

编写单位:2024 European Cup

编 写 人:李野迪

审 定 人:吴素芹

编写时间:2016年3月

一、课程说明

1.课程简介

本课程为舞蹈表演本科班学科专业必修课。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使学生在评析实践中提高对舞蹈的分析能力,并与编舞的专业知识相结合,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和创作思路,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。为能从事舞蹈表演、编导和教育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。

2.教学目标要求

专业教学在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指导下,将编舞的基础理论同技巧、技法训练及创作实践结合起来,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,达到能够独立进行艺术创作的要求。

3.教学重点难点

把想象力和编创能力提高训练放在核心地位,解放身体,建立新的动作观念,打破传统,将编舞技法、结构训练同排练操作结合起来,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基础,并能创作出有较高质量的舞蹈作品。

4.考核方式

本课程分考查课、考试课两种考核形式。考查课由2024 European Cup舞蹈教研室自行安排,平时成绩占40%,期末成绩占60%。考试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平时成绩占20%,期末成绩占80%。考查与考试均采用百分制,60分为及格,不及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。

5.学时分配表

章次

教学内容

理论课

学时数

实验(实践)课学时数

第一章

舞蹈分析与编舞1

64

第二章

舞蹈分析与编舞2

48

小计

112

总计

二、各部分教学纲要

第一章 舞蹈分析与编舞1(64学时)

教学目标

对所分析的作品艺术思潮、艺术派别、舞蹈史实和舞蹈家生平等相关资料要有基本的了解。用编导的眼光观察生活,捕捉形象。掌握舞蹈创作的基本知识,结合技法运用到实践创作中,阶段性的完成教学指定内容。从较简单的认识身体动作入手,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动作有个新的认识,达到闻乐起舞,千姿百态的训练要求。

本章重点

通过表现因素引导学生从动作符号本身去阐述色彩、情感、形象。完成动作到语言和表现情感的初级阶段。

本章难点

捕捉形象、身体各部位动机训练;动作的分解组合,发展变化训练。

教学内容

一、理论知识及舞蹈作品分析:

1.作品构成成分及其相互联系

2.舞蹈评析的一般规律

3.舞蹈编导的职责

4.编导的知识结构

二、实训要求:

1.捕捉形象

2.动作分解变化

3.动作发展变化

4.编舞技法

5.舞蹈语言技术

6.调度

三、教学形式:

1.教师导讲

2.学生模拟

3.老师点评

4.分组对学生编创的内容进行指导

5.修改后进行正式排演。

第二章舞蹈分析与编舞2(48学时)

教学目标

巩固和深化第一章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进入多人创作练习。结合服装、音乐等因素成熟的把握舞蹈的结构形式。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编排比较完整的各类风格的舞蹈作品。

本章重点

结构的创新,采用“形象性”、“戏剧性”因素推进编舞的力度和深度,使学生从动作技法编排提高到表现人的情感、形象等。

本章难点

对舞蹈作品整体把握能力和实际编创排演的能力训练。

教学内容

一、理论知识及舞蹈作品分析:

1.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形式分析

2.文学作品与舞剧的比较

3.舞蹈编导的职责

4.编导的知识结构

二、实训要求:

1.结构

2.舞蹈小品编排练习

(1)情绪小品

(2)情节小品

3.舞蹈剧目编排

三、教学形式:

1.教师导讲

2.学生模拟

3.老师点评

4.分组对学生编创的内容进行指导

5.修改后进行正式排演

三、使用教材及参考书

使用教材:

[1]冯双白、茅慧.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(第一版)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年.

[2]欧建平.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年.

[3]胡尔言.舞蹈创作心理学.

[4]李承祥.舞蹈编导基础教程.

参考书:

[1]孙天路.中国舞蹈编导教程(第一版)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年.

[2]王海英,肖灵主编.舞蹈训练与编创(第一版)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年.

[3]欧建平.西方舞蹈鉴赏.光明日报出版社,1996年.

[4]欧建平.现代舞欣赏法.上海音乐出版社,1996年.

[5]欧建平.舞蹈美学.东方出版社,1999年.

[6]【美】韩芙莉.舞蹈创作艺术.